铁腕治污守蓝海 生态盘山谱新篇 ——盘山县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典型案例
渤海之滨,辽河口畔,一场关乎海洋生态永续发展的治理攻坚战在盘山县打响。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守护渤海湾的生态底色,盘山县以“系统治理、精准施策”为总遵循,聚焦入海排污口及周边涉海污染点位,统筹推进“排查、整治、封堵、监管”全链条攻坚。自2019年生态环境部渤海入海排污口“三级排查”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盘山县严格落实《盘锦市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部署,历经多轮攻坚,截至2025年3月,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封堵,同步超额完成涉海污染点位治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跃升,为全省入海排污口综合治理提供了“盘山方案”。
整改中整改后
高位统筹聚合力 部门联动破难题
生态治理,党政同责是关键。盘山县委、县政府将入海排污口整治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头号工程,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落实、专班具体推进”的“三级”责任体系。整治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任务,带队深入整治一线踏查督导,在滩涂湿地间召开“现场办公会”,将问题清单变成“作战图”,把责任链条拧成“一股绳”,确保每一个排口都有“责任人”、每一项任务都有“时间表”。
治理效能的释放,离不开部门协同的“组合拳”。盘山县创新建立“环保牵头、多部门协同”机制,县生态环境分局统筹调度,自然资源局制定《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筑牢制度根基,农业农村局牵头开展7天“环保点位拆除及去养殖功能化”专项行动,联合东郭街道等属地力量形成攻坚合力。在这场攻坚战中,需要整治点位全部高标准完成治理。超额完成任务的背后,是政企联动、上下协同的治理智慧,更是盘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整改中整改后
铁腕整治见真章 生态蝶变谱新篇
从“排污通道”到“生态屏障”,盘山县用“彻底整治”换来了生态环境的华丽转身。通过全面切断养殖尾水及非法排污通道,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提升,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加速恢复:湿地潮汐水动力回归自然节律,滩涂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的停歇觅食地不断扩大,斑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身影愈发常见。
东郭苇场的蜕变是整治成效的生动注脚。作为整治主力单位,东郭苇场对小道子、六道沟等区域的非法养殖池塘及排污设施全面拆除,累计开挖土方4万余立方米、拆除涵管1125米,投入约43万元恢复原生态岸线。当执法人员70人次、12台大型机械在滩涂湿地间忙碌的身影褪去,留下的是“水清、岸绿、滩净”的生态画卷,彰显了盘山守护自然本底的坚定决心。
整改中整改后
长效监管固成果 绿色发展启新程
生态治理非一日之功,巩固成果更需久久为功。盘山县在完成整治后,同步建立“一口一档”管理台账,推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发现—处置—评估—复查”闭环管理体系,以“动态清零”机制防止问题反弹。这一从“集中整治”到“常态监管”的转变,正是盘山推动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如今的辽河口,潮起潮落间,湿地与海洋相拥共生,珍稀生灵与人类和谐共处。下一步,盘山县将持续深化“陆海统筹、源头治理”理念,以入海排污口整治为起点,构建现代化海洋生态治理格局,让“碧海蓝天、鱼鸥翔集”成为盘山最鲜明的生态标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盘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