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委书记郝鹏:奋力开创辽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发布日期:2024-04-17
- 浏览次数: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辽宁省委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作为金融工作的总纲领、总指针、总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原原本本学习、融会贯通领悟、不折不扣落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之路、自信自立之路、行稳致远之路、长治久安之路,孕育产生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成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开拓出来的,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和“魂”。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与西方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科学揭示了我国金融工作的本质特征、价值取向、根本宗旨、永恒主题、重要原则等,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又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还有对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经验的借鉴与超越。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坚守真理、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理论品格,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遇到过、西方金融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国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立足我国金融发展战略定位,着眼金融强国建设这个总目标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中心任务,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推进金融事业,直面金融领域矛盾和问题,坚守金融的天职和本分,统筹金融改革和创新,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走好走实这条正确道路。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金融工作摆在振兴发展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净化金融生态,推动金融事业逐步走出困境、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当前,全省金融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做好全省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服务支撑金融强国建设,以加快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聚焦实现全面振兴、打造新时代“六地”,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辽宁金融工作新局面。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强化优质金融供给。围绕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等重大战略、重要任务,突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流金融服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积极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对接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金融支持,助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支持辽宁实验室群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浇灌创新沃土、催生科技新苗。以一流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增长保持赶超势头。锚定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做好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金融服务,着力满足涉及国家“五大安全”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加大对重大央地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高效服务保障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一流金融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着眼满足群众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丰富消费金融产品,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聚焦提高融资效率,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坚持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打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驻辽金融机构“国家队”优势,加大对辽宁金融支持力度,当好服务辽宁发展的主力军和维护辽宁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着力提升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坚持“三服务”定位,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做优主业,做精专业,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挖掘、梯次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扩大保险资金和债券融资规模,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用好大连商品交易所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建设大豆国际定价中心、铁矿石定价中心,打造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
聚焦拓展发展空间,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锚定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抓住向北开放机遇,发挥向东开放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金融资源要素,为振兴发展输血、造血、活血。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探索辽宁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丰富跨境投融资、汇率风险管理等产品,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更好服务“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探索建设沈大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发挥沈阳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大连全面对接东北亚国际金融圈,打造全球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和定价中心。吸引优质金融资源入辽,支持优质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及其他中介机构等来辽设立分支机构,做强做优私募基金聚集区,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来辽。
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危害巨大,倘若防范处置不力,就会危及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定。坚决扛起属地责任,严格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化存量、控增量,补短板、强弱项,有力有效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坚持发展与化债并举,开前门、堵后门,疏堵并举、综合施策,严肃财经纪律、开源节流,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监测和资产负债管理,一视同仁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多措并举打好保交楼歼灭战,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全面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质效。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强化地方监管责任,积极服务、主动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的要求,全面加强“五大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加强常态化监管,充分运用科技监管手段,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健全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发挥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哨点”作用,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增强风险处置能力和实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统筹起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防控体系,筑牢社会安全“防火墙”。健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协同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查处力度,做到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
坚定自觉抓实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决定金融事业成败。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做好金融系统党建各项工作。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金融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金融系统党的组织体系,扩大非公金融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坚定自觉持续优化金融生态。良好的金融生态,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推进地方金融领域法规规章“立改废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诚信辽宁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守信践诺、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培育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落实“五要五不”重要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保持金融领域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金融权力与资本勾连等突出问题,以金融系统的风清气正涵养良好的金融生态。
坚定自觉提升金融工作能力。推动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高效联动的金融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治理,形成强大合力。引导领导干部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思维,把握金融规律,不断提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风险防控本领,努力成为金融工作的行家里手。坚持“三个过硬”标准,选优配强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地方国有法人金融机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建立健全金融领域人才政策体系,为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坚定不移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勇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系统阐明了“八个坚持”基本要义,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管总的、管根本的、管方向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是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之路、自信自立之路、行稳致远之路、长治久安之路,孕育产生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成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开拓出来的,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和“魂”。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与西方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科学揭示了我国金融工作的本质特征、价值取向、根本宗旨、永恒主题、重要原则等,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又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还有对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经验的借鉴与超越。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坚守真理、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理论品格,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遇到过、西方金融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国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立足我国金融发展战略定位,着眼金融强国建设这个总目标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中心任务,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推进金融事业,直面金融领域矛盾和问题,坚守金融的天职和本分,统筹金融改革和创新,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走好走实这条正确道路。
牢牢把握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擘画,进一步明确辽宁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金融事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大方向,对建设什么样的金融强国、怎样建设金融强国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布局、总体目标、主要特征、实践要求,绘就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拓展了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掀开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新的一页;提出的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六个强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和战略任务;提出的“六大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四梁八柱,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和主攻方向。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党全国共同的政治责任。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谋划和推进金融强省建设,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辽宁贡献。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金融工作摆在振兴发展的重要位置,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净化金融生态,推动金融事业逐步走出困境、发展态势稳步向好。当前,全省金融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具备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做好全省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服务支撑金融强国建设,以加快建设金融强省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聚焦实现全面振兴、打造新时代“六地”,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辽宁金融工作新局面。
牢牢把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优化金融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了金融发展的重大任务举措。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辽宁全面振兴既离不开金融高质量发展,又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遇。近年来,辽宁坚持以金融助发展促振兴,系统“输血”、精准“滴灌”,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重要支撑。全省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国有六大行贷款增速、增量均达到七年来最高,为辽宁投下“信任票”、送来“及时雨”。我们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强化优质金融供给。围绕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等重大战略、重要任务,突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流金融服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积极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对接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金融支持,助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支持辽宁实验室群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浇灌创新沃土、催生科技新苗。以一流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增长保持赶超势头。锚定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做好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金融服务,着力满足涉及国家“五大安全”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融资需求,加大对重大央地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高效服务保障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一流金融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着眼满足群众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丰富消费金融产品,让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聚焦提高融资效率,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坚持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打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驻辽金融机构“国家队”优势,加大对辽宁金融支持力度,当好服务辽宁发展的主力军和维护辽宁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着力提升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坚持“三服务”定位,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做优主业,做精专业,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挖掘、梯次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扩大保险资金和债券融资规模,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用好大连商品交易所这块金字招牌,加快建设大豆国际定价中心、铁矿石定价中心,打造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
聚焦拓展发展空间,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锚定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抓住向北开放机遇,发挥向东开放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金融资源要素,为振兴发展输血、造血、活血。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探索辽宁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丰富跨境投融资、汇率风险管理等产品,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更好服务“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探索建设沈大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发挥沈阳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大连全面对接东北亚国际金融圈,打造全球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和定价中心。吸引优质金融资源入辽,支持优质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及其他中介机构等来辽设立分支机构,做强做优私募基金聚集区,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来辽。
牢牢把握防控风险这个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监管要坚持在加强监管、严防风险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守护金融安全就是守护国家命运、民族未来。近年来,辽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快出手、慢撒气、稳预期,稳妥处置中小银行机构、政府债务、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风险防控,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危害巨大,倘若防范处置不力,就会危及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定。坚决扛起属地责任,严格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化存量、控增量,补短板、强弱项,有力有效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坚持发展与化债并举,开前门、堵后门,疏堵并举、综合施策,严肃财经纪律、开源节流,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监测和资产负债管理,一视同仁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多措并举打好保交楼歼灭战,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全面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质效。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强化地方监管责任,积极服务、主动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的要求,全面加强“五大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加强常态化监管,充分运用科技监管手段,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健全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发挥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哨点”作用,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增强风险处置能力和实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统筹起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防控体系,筑牢社会安全“防火墙”。健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协同机制,加大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查处力度,做到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
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高度,深刻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强调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命门”所在、“根本”所系,是我们做好金融工作的“定海神针”。我国金融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既是天经地义,更要一以贯之。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穿金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坚定自觉抓实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决定金融事业成败。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做好金融系统党建各项工作。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金融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金融系统党的组织体系,扩大非公金融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坚定自觉持续优化金融生态。良好的金融生态,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推进地方金融领域法规规章“立改废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诚信辽宁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守信践诺、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培育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落实“五要五不”重要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保持金融领域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金融权力与资本勾连等突出问题,以金融系统的风清气正涵养良好的金融生态。
坚定自觉提升金融工作能力。推动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高效联动的金融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治理,形成强大合力。引导领导干部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思维,把握金融规律,不断提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风险防控本领,努力成为金融工作的行家里手。坚持“三个过硬”标准,选优配强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地方国有法人金融机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建立健全金融领域人才政策体系,为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信息来源:辽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