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动态要闻

齐心打赢战“疫” 铁军气势如虹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态环境部系统各级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广大党员、干部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在医疗废物、废水处理处置、内部防控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力量。


    ——我的岗位也是“战场”

    正月初三,正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接到生态环境部水司关于协助编写《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的任务,一场夜以继日的紧张战斗打响了。


    标准所负责人王海燕立即调动所内相关人员,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赵丽娜第一时间查阅了2003年“非典”期间抗击SARS病毒的相关资料;卢延娜、蔡木林、魏玉霞等配合查阅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指南等文件;韩梅积极建言献策。同事们持续在钉钉、微信群深入讨论,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卢延娜克服孩子幼小等困难,熬夜汇总专家们提出的近百条意见。王海燕组织逐条分析研究,对技术方案反复修改完善后提交水司。2月1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医疗废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为规范疫情防控相关机构的污水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2月12日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标准所与环科院其他二级单位共同研究,针对定点医院、隔离点和城镇污水处理三类主体,分析提出污水处理中存在的困难、解决对策和技术要求,顺利编制完成整改指导意见草案并提交水司。


    战“疫”当前,每个人的岗位都是“战场”,我们随时准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供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


    ——输送技术上战场 战时平台分外忙

    2月22日,周六,上午9时,北京,晴。


    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综合服务平台工作团队中年纪最小的卿野坐在书桌前,盯着平台疫情专区,正在更新技术动态。这时,手机微信响了一声,欧尔东(朝阳)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乾发来一段文字,“昨天处理医疗废物11吨,从9号起,共处理125吨。” 卿野既兴奋又感动,正月里来那一幕幕紧张难忘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场景1:疫情当前,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综合服务平台能做些什么?大年初一,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召开电话会议,商讨平台如何支持肺炎疫情阻击战,要求主动联系前方需求,利用平台资源,积极动员有关企业输送技术上前线、解难题。


    场景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平台工作团队日夜奋战,第一时间与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对接,了解疫区需求,梳理技术库有关成果,向平台联络员单位进行定向征集,遴选出高温干热等六项技术成熟、具有成功应用案例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于1月31日报送固体司。同时联系技术持有单位,随时做好疫情应急支持准备。


    场景3:黄冈告急!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超负荷运行,亟需增加处置能力。平台工作团队第一时间与欧尔东(朝阳)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公司立即决定向黄冈市捐赠一台10吨/天高温干热灭菌设备,紧急抽调11名技术骨干赶赴黄冈支援。设备从山西晋中千里迢迢运抵黄冈,经42小时连轴加班组装,于2月9日下午15时投入运行,解决了黄冈市现有设施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紧迫难题。


    场景4:荆州告急!急需日处理50吨医疗废水一体化设备。平台工作团队当即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协调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捐赠50吨/天的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套,并紧急抽调4名技术骨干驰援。设备于2月15日运抵荆州市公安县,经日夜加班组装调试,于2月19日下午17时正式投入运行,有效解决了荆州市“小汤山”医院污水处理难题。


    每天一早收到前线设备的最新动态,是卿野最开心的时候。“这段时间平台来自湖北的需求渐渐少了,我也慢慢松了口气,但愿疫情早点过去!”


    供稿: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战地记者,他当之无愧

    照片上这位穿着防护服、深入企业报道涉疫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记者,叫邓佳,中共党员,中国环境报首席摄影记者。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全副武装去采访,在非典战场、响水爆炸现场等,他也曾穿着防护服,冲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春节期间,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武汉“封城”,邓佳意识到事态严重了。


    凭借2003年采访非典的经验,他深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妥善处置医疗废物很关键。1月21日,生态环境部紧急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随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邓佳决定去现场,用镜头记录医疗废物处置现状。


    疫情期间外出很危险,联系企业也很难。但邓佳没有放弃,最终找到北京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被北京市指定为 “涉疫情医疗废物”与“涉疫情生活垃圾”定点处置专业单位。


    邓佳驱车60多公里,来到位于通州永乐店镇的厂址。简单了解情况后,他换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防护镜、N95口罩等进入车间。不一会,防护镜上全是水汽。视线不好,又无法摘下防护镜,他只能尽可能地多取景。半小时下来,里面的衣服湿透了。


    在疫情中,记者及时捕捉新闻热点,让公众对医疗处置问题放心,非常必要。回家后,邓佳顾不得休息、吃饭,很快编发一组“本报记者探访医废处置过程专题”给报社新媒体部门。专题刊发后,人民网等纷纷转发。这组专题是媒体较早关注医废处置的报道。


    2月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安排部署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第二天,邓佳来到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厂,现场拍摄企业加强出水检测和消毒的照片。这组报道充分说明北京守好城镇污水处理最后一道防线,确保首都公共安全。


    57岁,已经算不上年轻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邓佳对生态环保事业、新闻事业,依然热情如火。在危险面前,他总是那个第一个冲上去的人。他不会说漂亮的话,但他的担当作为,为年轻同志们树立了榜样。战地记者,他当之无愧。

 

    供稿:中国环境报社


    ——不负“铁军”称号 展现“尖兵”风采

    2月3日早6时,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第五分社赵惠芬主任与北京科技大学段小丽教授商议,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系列防护指南出版意向。早7时,集团领导确定正式启动该套丛书出版工作。


    “非常时期,疫情防控重于泰山,这本书决不能在我们手里耽误了,一定要让它以最快的速度面世,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赵惠芬同志立刻联系编辑管理部、印制部、发行部、信息中心负责人,共同研究特事特办,打破常规,全力保障出版时效性的初步计划。


    当天上午,编辑管理部季苏园主任和设计部彭杉同志将书号管理系统和排版设计专用电脑搬回家中,立即启动相关工作;印制部、发行部分别制定特殊时期后期制作、推广工作计划;信息中心更是保障了线上沟通、流程推送的畅通通道;五分社紧急召开视频会议,明确工作计划和分工,联系专门人员绘制插图,把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和每个细节。从确定题材的适用领域到书稿的出版规范加工,从插图绘制,到联系专家学者一同审阅,各项流程进行得有条不紊。一次次视频办公会议,一封封邮件沟通,将书稿出版流程快速、高效地向前推进。虽然远程办公,出版集团的同志却比平时更忙碌,克服各种困难,怀着对疫情的关注和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日以继夜的高效高压工作。


    经过7个昼夜马不停蹄的奋战,2月9日上午10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系列电子书准时上线,针对环保相关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和教职工、特殊从业人员及普通大众人群的不同暴露风险,提出细致防控指导意见。电子书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在中国移动的咪咕阅读等平台上架,并向全社会读者免费赠阅,获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疫区人民、环保系统一线工作者的一致好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环境出版人的绵薄之力。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曾说,环境宣教队伍是“环保铁军中的尖兵”。特殊情况下,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以“1个小时确定选题,6天时间完成三审三校及全部出版流程,1个晚上制作全套电子图书”的“铁军速度”,高质量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系列丛书,谱写了一曲“环保战‘疫’,出版上线”的战斗之歌。


    供稿: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视频会议,我们来保障!

    左为梁京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祥和的春节气氛,也打乱了我的节奏。


    “小梁,这大过年的给你派任务,可不要有情绪呀,有啥困难直接说。”


    “您请放心,章主任从年三十都没休息过,我这算啥。我马上到岗,没有任何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我叫梁京,是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第五党支部的一名党员,也是信息中心安全运维室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2月4日晚7点,信息中心接到紧急通知,保障6日召开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频会,这意味着原计划6个月的工作量要在2天之内全部完成。对于信息中心,这是一次技术攻坚的大考,对于我自己,这是一次无法想象的挑战。这件“不可能的任务”能完成么?


    到了现场我才知道,信息中心各支部的党员骨干全都来了。临时组建的这支“技术应急处置小组”到岗后,马上投入到环境测试、系统搭建的工作中来。临危受命,“疫”然面对,大家仿佛比以往更加默契,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不眠不休,不知疲倦。工作现场没了平时上下级的束缚,更多的是同志间互相关怀的温度、互为肱骨的信赖,这将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回忆。


    一天两晚,36个小时,90余人次一对一远程服务,坚决保障生态环境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次移动视频会议顺利召开。2月6日,“移动视频会议”与“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视频会议”首次结合,生态环境部机关、各部属单位、各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共7000余人参会,实现了移动和传统视频会议方式的集成。此举开创了在生态环境系统使用移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全国性会议的先例。


    疫情无义,人间有情。信息中心的党员同志们用另一种方式冲锋在前,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我相信,风雨过后方显彩虹之美,锤炼之中当显党魂光辉!


    供稿:信息中心第五党支部


    ——爱心消毒液驰援雷神山医院


    2020年2月17日,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战“疫”的攻坚时刻,生态环境部普查办毛玉如同志得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急需雷神山医院工作用消毒液。他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和多个微信群中发布求助信息。很快,江苏省一家环保企业主动联系,明确捐赠2吨消毒液意向。


    2月18日上午,这家环保企业将消毒液分装成400桶、每桶5公斤,另加200公斤活化剂。然而在准备工作完成后,问询邮政、菜鸟、苏宁、京东、顺丰、德邦等多家快递公司,都表示不能发货。如何运输至武汉雷神山医院,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难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办?毛玉如同志积极与这家环保企业负责人沟通协商,企业负责人当即表示不计成本、承担所有费用,广发英雄帖寻找货运公司,千方百计也要将消毒液从江苏苏州送达湖北武汉。2月19日上午,企业负责人联系好货运司机,并告诉毛玉如,反正运费是一样的,再多捐2吨消毒液。司机从安徽阜阳赶到江苏苏州,由于外地司机无法下高速公路,该企业工作人员带上介绍信前往高速路出口接上车,到达工厂装货,当天下午出发前往武汉。


    2月20日中午,这批饱含生态环保人和环保企业的爱心消毒液安全顺利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根据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工作安排,这4吨消毒液分别交付雷神山、火神山和其他方舱医院使用。


    在经历“一波三折”,终于正式得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确认消息后,毛玉如同志下意识的用手扶了扶眼镜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供稿: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


    ——战“疫”的日子里,这块屏幕闪烁不停

    “收到”、“已改”、“已发”,这些词是在生态环境部新媒体小组微信工作群里闪动最多的词语。疫情发生以来,部党组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信息宣传报道工作,讲好战“疫”一线生态环保铁军故事。


    在这场全民“皆兵”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新媒体小组借助“两微”平台便捷、高效、形式多样的优势,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报道工作。


    每日微信发稿五组、微博发稿二三十条,面对每天突增的稿件,新媒体小组成员没有叫苦叫累,而是立即投入战斗模式,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两微”日常发布工作,即使春节期间也是“白+黑”24小时坚守岗位。


    大年初一的早上七点半,新媒体小组“两微”工作群里闪烁出第一条信息:“海报可发吗?”“发!”一句简单的发稿指令开启了一天不间断的工作模式。紧盯手机和电脑屏幕,生怕遗漏一条信息,手不停的敲击键盘、鼠标,修改着每一条稿件的细节。一天下来,最后一条信息发出时常常已是深夜时分。这种忙碌的模式从大年初一开始,已成为新媒体小组成员最近的工作常态。


    而对于新媒体小组成员徐萍萍来说,这些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正常发布稿件任务外,还要肩负着制图的任务,用新媒体的手段和文字、图片、海报、长图、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递更简洁明了的信息,更直观的展现环保人在战“疫”中的坚守和奉献。


    制作政务信息长图,设计“两微”封面和海报,每次与新媒体小组组长讨论图片版式时,两人都会因为图上一根线的长短、距离、字体的大小、位置、图片的选用反复修改,总希望能够精益求精地把最好的效果展现出来,把工作做得细一点,再细一点。希望大家在点击这些长图或者海报时,能看到她们的一点点用心。


    #战“疫”前线#、#战“疫”中的环保人#,一条条生态环境部门疫情防控信息的及时发布,一个个生态环保人战“疫”故事的生动讲述,回应了疫情中公众关切的环境问题,也展示了生态环保铁军的风采。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仍在进行中,生态环境部新媒体小组的“战斗”模式也仍在开启状态。


    供稿:生态环境部新媒体工作小组


信息来源:生态环境部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米金套副市长赴兴隆台区检查水污染防治工作
下一篇: 生态环境部发布金属铸造等五项排污许可技术规范